恆康診所Everyoung: 脂肪肝與糖尿病:現代人的代謝危機 WFU

2025年1月9日 星期四

脂肪肝與糖尿病:現代人的代謝危機

 
脂肪肝、糖尿病、代謝危機、腹部超音波檢查、肝包油、胰島素阻抗、血糖調控失衡、台灣肝臟研究學會、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共識指引、肝膽腸胃科、腸胃專科


隨著生活型態日益西化,許多人在腹部超音波檢查後發現自己有脂肪肝,俗稱「肝包油」。 

自2020年起,國際醫學界將因代謝異常導致的肝臟脂肪堆積正式命名為代謝功能異常相關脂肪肝疾病(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 MASLD),以下簡稱脂肪肝。 同時,台灣的糖尿病盛行率在全球排名第三。 

根據2021年統計,台灣已有約245萬名成年人罹患糖尿病。脂肪肝與糖尿病密不可分,因為其共同的核心機制是胰島素阻抗(Insulin Resistance, IR)。當胰島素作用減弱,血糖調控失衡,脂肪更容易囤積於肝臟及肌肉等部位。 

研究顯示,脂肪肝會讓罹患糖尿病的風險增加 2 至 5 倍!同時,65%的糖尿病患者合併有脂肪肝。更令人擔憂的是,糖尿病不僅會加速脂肪肝進展,還會顯著提升肝纖維化與肝癌的風險。

有鑒於此,台灣肝臟研究學會、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在2024年共同發表脂肪肝和糖尿病的共識指引,共同抵禦這波現代人的代謝危機。


雙向篩檢、整合管理新思維、脂肪肝患者須接受糖尿病篩檢、糖尿病患者須篩檢脂肪肝、腹部超音波檢查、篩檢脂肪肝及相關併發症、FIB-4指數、肝纖維化程度、無侵入性檢查、抽血檢驗、轉介肝膽腸胃專科醫師評估、


肝-糖雙向篩檢與整合管理新思維


由於脂肪肝與糖尿病之間存在密切的雙向關係,在臨床照護上不應只關注單一面向,而應同時進行篩檢與管理,腹內醫生將本指引重要精神畫線整理如下:
  • 脂肪肝患者須接受糖尿病篩檢
    脂肪肝患者因胰島素阻抗而有較高罹患糖尿病的風險,共識指引建議所有脂肪肝患者可利用空腹血糖(Glucose AC)和糖化血色素(HbA1c)篩檢糖尿病。
  • 糖尿病患者須篩檢脂肪肝
    超過一半糖尿病患者合併有脂肪肝,而且糖尿病會大幅增加肝纖維化與肝癌的風險。即使肝功能檢查(如ALT/AST)正常,仍然應該接受腹部超音波檢查,來篩檢脂肪肝及相關併發症的發生。
  • 超音波與FIB-4指數:脂肪肝和肝纖維化程度的初步篩檢利器
    腹部超音波檢查屬於無侵入性檢查,是篩檢脂肪肝的首選。若篩檢出脂肪肝而要進一步要評估肝纖維化程度,可使用抽血檢驗計算FIB-4指數評估,當FIB-4 ≥1.3 就可能有纖維化的疑慮,建議進一步轉介肝膽腸胃專科醫師評估。
  • 進階血糖控制 
    當初步藥物使用後,若糖化血色素(HbA1c)持續高於 8%,則需要由糖尿病專科進一步處理,尤其評估使用胰島素針劑施打或其他降糖藥物的可能性。


體重管理、生活習慣調整、破解胰島素阻抗、減輕體重、胰島素敏感、中等強度運動、有氧運動、阻力訓練、有效降低肝臟脂肪、改善血糖控制、膳食纖維、


體重管理和生活習慣調整:有效破解胰島素阻抗的核心策略


在因為胰島素阻抗所引發的脂肪肝與糖尿病的代謝失衡情況中,體重管理與生活型態調整是除了藥物之外最重要的措施。研究顯示,過重患者只要減輕 5%的體重,便能開始改善肝臟脂肪變性與胰島素敏感性的情況。

在運動方面也建議:每週至少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不論是有氧運動還是阻力訓練,都能有效降低肝臟脂肪和改善血糖控制。

而飲食方面,應降低精製糖份(蛋糕、甜點類)攝取尤其是含果糖飲料(手搖飲)為首要目標,同時增加富含膳食纖維的天然食材,不僅有助維持血糖穩定,也可減少脂肪在肝臟的囤積。若能每天控管熱量總攝取,並達到每週0.5~1公斤的減重速度,就能同時改善脂肪肝與血糖失衡的雙重狀態。


腹內觀點

  1. 隨著現今心血管篩檢與治療日益完善,糖尿病患者的整體預期壽命逐漸提升。因此,由脂肪肝衍伸出的肝纖維化,甚至是肝細胞癌化的風險成為臨床關注重點,尤其有些患者同時合併 B、C 型肝炎、酒精性肝炎、藥物性肝炎或自體免疫性肝炎時,更需要肝膽腸胃專科追蹤評估。
  2. 透過減少精製糖、提升膳食纖維攝取、每週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加上阻力訓練以提升肌肉量、降低內臟脂肪,更能同時改善脂肪肝與糖尿病。
  3. 在面臨脂肪肝與血糖過高等多重代謝風險時,唯有整合性的通盤考量才能達到最大效益;因此,腹內醫生身為肝膽腸胃專科,同時也取得糖尿病共照網醫師認證,為的就是能在體重管理與生活習慣調整上提供多方協助,並從肝臟與血糖兩方面精準評估並選擇藥物,為患者帶來更完善的健康守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