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燒心、胃酸逆流、喉嚨卡卡,胃食道逆流症的朋友常常問:「我又不是胃痛,為什麼醫生要幫我做胃鏡檢查?」
其實,大家俗稱的胃鏡不只檢查胃,正確名稱是上消化道內視鏡,範圍涵蓋食道、胃、以及十二指腸。胃食道逆流症患者做胃鏡(上消化道內視鏡),可以完整評估食道受傷程度、是否有癌前病變,以及抗逆流屏障結構。
食道受傷程度—逆流性食道炎(Erosive esophagitis)
胃酸逆流會造成食道黏膜受傷,胃鏡(上消化道內視鏡)能直接看到這些受傷的程度。根據逆流性食道炎洛杉磯分類(LA classification),A、B級是輕度損傷,C、D級則是嚴重損傷。
逆流性食道炎洛杉磯分類(LA classification)
- A級:食道黏膜損傷小於5 mm,且不延展超過兩條黏膜皺褶。
- B級:黏膜破損大於5 mm,且不延展超過兩條黏膜皺褶。
- C級:黏膜破壞在兩條黏膜皺褶間延續,但不超過75%的圓周。
- D級:黏膜破壞範圍超過75%的圓周。
是否有癌前病變—巴瑞特氏食道(Barrett’s esophagus)
食道黏膜由鱗狀上皮細胞組成,長期胃酸逆流會讓黏膜反覆受傷發炎,導致鱗狀上皮細胞變成柱狀上皮細胞,這就是巴瑞特氏食道。
巴瑞特氏食道可能會變成食道腺癌,因此是癌前病變。容易罹患巴瑞特氏食道的危險因子包括:男性、肥胖、抽菸、家族史和慢性胃食道逆流。
確認巴瑞特氏食道需要胃鏡(上消化道內視鏡)仔細觀察胃食道交界上方是否出現鮭魚色的病灶,再進一步切片,病理科判斷是否有腸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這樣才能確定是否為癌前病變。
抗逆流屏障結構—賁門
胃食道交界處稱為賁門,正常情況下,賁門在沒有吞嚥或打嗝時是緊閉的,以避免胃內容物逆流到食道。胃鏡(上消化道內視鏡)可以評估賁門的鬆緊度,鬆弛愈嚴重,胃食道逆流的風險愈高。常用的方法是 Hill 分級:
- Hill 第一級(grade I):賁門握住內視鏡沒有空隙。
- Hill 第二級(grade II):在內視鏡觀察過程中,賁門偶爾鬆開。
- Hill 第三級(grade III):賁門持續鬆開,沒有握住內視鏡。
- Hill 第四級(grade IV):賁門嚴重鬆開,甚至可見食道黏膜。
參考文獻
-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Barrett's Esophagus: An Updated ACG Guideline. Am J Gastroenterol. 2022 Apr 1;117(4):559-587.
- ACG Clinical Guideline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Am J Gastroenterol. 2022 Jan 1;117(1):27-56.
- Updates to the modern diagnosis of GERD: Lyon consensus 2.0. Gut. 2024 Jan 5;73(2):361-371.
腹內觀點
有經驗的醫師會根據胃鏡(上消化道內視鏡)蒐集到的資訊,量身訂做治療方案。例如,逆流性食道炎洛杉磯分類(LA classification)C、D級的患者停藥後復發風險高,治療過程中需要更積極指導生活習慣調整。
巴瑞特氏食道雖是癌前病變,但癌化風險需依病理是否有分化不良而定。若無分化不良,轉變為食道癌的風險極低,建議生活習慣調整加上藥物治療,並進行後續內視鏡追蹤。此時要特別注意耐心溝通說明,避免患者因為不必要的恐慌而加重症狀。
若病理報告顯示巴瑞特氏食道合併高度分化不良,因已是食道腺癌前一步,建議專科醫師進行內視鏡治療評估。
最後,近期流行的內視鏡抗逆流術是門診詢問度相當高的項目,但選擇合適情況執行是最重要的。胃鏡(上消化道內視鏡)評估賁門鬆弛程度若達到 Hill 第四級,嚴重鬆開的賁門無法用內視鏡治療;反之,賁門有鬆弛不代表一定有胃食道逆流,術前經由專科醫師仔細評估才能安全且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