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康診所Everyoung: 肚子痛一直跑廁所,醫生說我是腸躁症,我該怎麼吃才好? WFU

2024年6月6日 星期四

肚子痛一直跑廁所,醫生說我是腸躁症,我該怎麼吃才好?

 



經常肚子痛、頻繁找廁所,讓人特別擔心出遠門,這是腸躁症患者惱人的日常。如果做完大腸鏡檢查,常常醫生會說檢查沒有問題,應該只是我們太緊張或是壓力太大。
然而,高達八成的腸躁症患者提到某些特定食物會引發症狀。那麼,除了藥物之外,有哪些食物應該避免呢?你並不孤單,超過半數(63%)的腸躁症患者也希望知道哪些食物不能吃。


低腹敏飲食與傳統飲食建議


近年來,低腹敏飲食(Low FODMAP diet)被認為能有效改善腸躁症,低腹敏飲食的原理是減少容易讓腸道菌發酵產氣的食物攝取,進而減少腹痛、腹脹和腹瀉的症狀。然而,這種飲食方式需要營養師的專業指導,否則長期只吃低腹敏食物將導致營養不良!過程通常是 4-6 周低腹敏飲食症狀改善後,要重新逐一嘗試高腹敏食物,找出會導致症狀的食物,之後就知道那些東西不要吃。

英國國家健康與照顧卓越研究院(NICE)的第一線飲食建議則採取經典飲食建議(Traditional Dietary Advice, TDA),這種方法簡單且容易執行,且不影響社交活動,避免讓別人感覺相當難搞,「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



經典飲食建議(Traditional Dietary Advice, TDA)的原則包括:

  • 定時進餐
  • 避免過多或過少的飲食
  • 保持足夠的水分攝取
  • 減少攝取以下食物:酒精、咖啡因和碳酸飲料、高脂肪、辛辣及加工食品
  • 新鮮水果每天三份為限
  • 纖維及其他常見的產氣食物(如豆類、麵包、甜味劑等)
  • 針對個人可能的食物不耐(如乳製品)
嚴謹的隨機對照研究顯示,經典飲食建議的效果不亞於低腹敏食物,有超過四成腹瀉型腸躁症的患者症狀得到了緩解。



腹內醫生的觀點

  • 規律且慢慢地進食:除了享受美食,慢食也能幫助找出引發症狀的可疑食物。像腹內醫生喜歡花椒的麻辣口感,但如果直接咬碎花椒粒,接下來常常開始肚子絞痛,因此後來腹內醫生自己就避免直接食用花椒粒。
  • 選擇多樣化原型食物:少吃不代表完全不吃,少吃不代表完全不吃。纖維、豆類、水果雖然有限制,但都是有營養價值的食物。真正要畫重點的是多樣化飲食,避免單一食物攝取過多。此外加工食品因為添加物多,真的要盡量避免。
  • 足夠水分攝取:咖啡或茶不是不能喝,只是不能當水喝,每日三杯以內為宜。真正的水還是要攝取足夠。此外,如果牛奶製品每次都會引發腹瀉,可能是乳糖不耐症,可以考慮以植物奶代替。


參考文獻

  1.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2022;20:2876–2887.
  2. Am J Gastroenterol 2013;108:634–641.
  3. Am J Gastroenterol 2007; 102:1972–1982.
  4. 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linical Excellence. https:// www.nice.org.uk/guidance/cg61.